创建特色高中,引来经费活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6-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6月的午间,走进衢州高级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边成片争相开放的向日葵和格桑花,花丛中一排学生正在专注地写生,校园里不时传来悦耳的钢琴声,让人感觉置身于和谐的画卷之中。

    有谁曾想到,在过去的10年里这所由三所普通高中合并组建的衢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衢高)曾经经历了多年的办学经费困难时期。

    与有些高中学校选择大班额办学、办超大规模学校的“野蛮生长”方式不同,衢高校长程卫东另辟蹊径,不断探索与实践,通过办特色高中校、争取政府支持、引入社会资源、关注每一位师生成长等方式,带领学校走上了优质发展之路。

    经费成头等大事

    有件事让程卫东记忆深刻:2012年年初,他刚出任衢高校长,总务处主任外出为学校购买扫帚,店老板说什么也不卖给他,因为学校还欠着他两年的扫帚钱。那段时间,他接待最多的客人,是一批批上门催要各种款项的经销商,有白纸供应商、有为学校做零星维修的师傅、有为学校提供绿化保洁的公司负责人、有为学校印制校本选修读物的印刷厂老板等。

    在过去的10年里,这所由三所普通高中合并,新组建的高中学校经历了多年办学经费异常紧张的时期。

    2006年,衢高在原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的校园里落成。原有大学校园的建筑和设施本身陈旧破损,且与高中教学要求有诸多不配套,需要整体改造和整修。此外学校还承担了2900万元的历史遗留债务(三校合并前各校所承担的债务),其中1500万元的银行贷款,每年需用公用经费款偿还利息110多万元。

    学校86%左右的收入来源于预算内财政拨款,14%左右来源于学生的学费收入。其中,预算内财政收入的90%左右必须专款专用于教师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学校能用于学校日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就是学生的学费收入和预算内财政拨款的10%左右。学校的办学经费紧张,就是指学校能够自由支配、用于学校日常运转的公用经费不足。

    “办学经费紧张,不仅影响学校的形象,还会影响师生的情绪,从根本上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程卫东说,“教师外出培训的差旅费、教职工的加班补贴,音乐美术的器材的添置等都不能及时到位,教师的福利待遇降低,学校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六一’时给教职工发放的独生子女费都不能及时到位。”一时间,解决公用经费不足成为了摆在程卫东面前的头等大事。

    特色发展有为才有位

    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衢高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公用经费异常紧张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培养美术、音乐人才为特色的办学思路,先后组建了音乐班、艺术教育中心,加快了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学校先后成为中国美术学院优秀生源基地、衢州市美术人才培养基地、衢州市音乐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4年11月,衢高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普通高中一级特色示范学校”的称号。

    特色高中的创建,为解决公用经费困难带来了机遇。2013年7月,衢州市政府一次性化解了学校的历史性债务,1500万元的银行贷款由市政府全额贴息,并连续两年给予学校每年500万的公用经费补助。学校原为省二级重点中学,核定的学生学费标准为每学期1050元,创建成功后,学费标准提高为每学期1200元。同时,学校也获得了一系列省级的资金支持,电子创新实验室建设获得省级支持15万元,心理辅导站建设5万元,钢琴设备添置10万元,历史、通用技术和地理学科专用教室建设各2万元。

    “衢州市政府为办好衢州高级中学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程卫东说。作为公立普通高中,争取政府财政支持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衢高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财政政策,主动对接政府,提前谋划学校预算项目,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财政全额保障,先后完成了投资1450万元的教学楼、870万元的运动场、2650万元的食堂、400万元的雨污分流工程,总投资达到5370万元。此外,还有其他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改造添置项目30多个,总金额达1000余万元。这些设施的改善让学校的整体形象焕然一新,使得师生工作、学习更为便利,归属感和学校荣誉感明显增强。

    引入社会资金优化后勤设施水平,也是解决公用经费不足的有效办法。“学校教室、教师办公室的空调添置费用财政一次性保障到位了,而学生宿舍的空调、热水器需要学校自筹资金,依据核算需要投入资金约316万元。”程卫东说,“这笔资金对于公用经费异常紧张的学校来说,是一笔‘巨款’。”为此,学校与当地的家电公司合作,由家电公司负责购置、安装和维修,所有设备由学校租赁,学生有偿使用,从而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师生“暖心”最重要

    程卫东坦言,在公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空间极为有限。与其他同类学校相比,衢高教师的待遇也要低一些,这个时候让师生“暖心”最重要,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正能量,对学校发展尤为重要。

    今年3月,新进青年教师王楠刚上完了她在衢高的第一次汇报课,在学校教师微信群里,考培处教师刘贯宇就发出了极具个性化的点评,众同事纷纷为王楠点赞。第二天她还收到了学校的一张特殊的荣誉证书,上面写着:“王楠,以丰富的知识和家常式的课堂,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王楠的待遇不是个例,每位青年教师汇报课后,学校都会给予极具个性的点评和奖状。

    “凡有奖者,虽远必达。不漏掉一张奖状,不落下一份喜报,半天时间,4个乡镇9个村庄,我们把奖状送到学生家里,让家长因为孩子的成长而感到幸福,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走进家庭,走近家长,传递温暖。”程卫东说,今年1月22日,学校70名教师分成22个小分队,从周边城镇到偏僻山村,跨越数百公里,把164份奖状送到每个学生手中。当班主任姜雪梅把奖状送到学生手里的那一刻,学生一家都深受感动。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衢高在始终保持60个班的办学规模、40人的标准班额的前提下,公用经费紧张问题终于得到缓解,办学设施和条件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以培养美术、音乐人才为核心的学校特色日益凸显。

    “高中学校的规范健康发展,公共财政保障是基础,学校应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上,主动对接政府,提前谋划项目,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还可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学校后勤建设。”程卫东总结说。(本报通讯员 谌涛)